安般守意数息法 — (入门通关第22)

这一节我们介绍一下数息法。在佛教中有一个法门是以关注呼吸为手段的,叫做念安般,或者叫安般守意。详细解说的专门经典是《大安般守意经》,篇幅不小的一部经典。数息法其实只是这个法门其中的一小部分。

为什么我们介绍这个法门呢?佛说的任何法门都是有其对治的问题的。念安般的方法特别容易摄心。很容易集中心念。事实上如果你开始修就会发现,先不说摄心,心意散乱的时候就很容易就会被自己觉察到。我们常说念佛,有时候嘴里念着,心里想着其他的事情。等回过神来一晃十几分钟、半小时都能过去。而安般守意很难发生这种情况。

其次呢,安般守意这个方法十分巧妙的把身、息、心三者融合在了一起。无论是修行禅定,调整身心都是非常好的方法。对适合这个法门的人来说,会令人快速入道。见效明显。我们之所以介绍这个法门,也是因为这个法门兼有调整身心的功效,适合很多现代社会压力大、妄想多的人修,能解决不少现实中的问题。

需要说的是这个方法开始你很可能做不到几分钟、十几分钟。因为没几分钟你就散乱了,心念再也集中不起来了。特别是平时思虑重的人,有的连一两分钟都坚持不下来。不着急慢慢来。

建议先看看我们的:<学佛秘籍>

需要特意说一下的是:每一个法门都是对治我们的烦恼障碍。侧重不同。但均有独到之处。所以不能单纯的去做比较。我们前一节讲的数珠念佛,而现在佛学探讨中就经常看到这样的说法:数息尚能证果,何况念佛呢?似乎念佛更好。

其实这种比较是没有意义的。每一种法门特点并不一样。对于不同的人来说,同一个法门可能效果完全不同。经常有人说三根普被的法门。三根或许能普被,但绝对不会有人人适合、人人普被的法门。如果真有,那佛就只需要讲一种法门好了。

很多人可能对数息法不屑一顾。觉得这个东西太普通了。其实是因为对其了解不够。

大安般守意经》讲:佛在越只国舍羁瘦国。亦说一名遮匿迦罗国。时佛坐行安般守意九十日。佛复独坐九十日者。思惟校计。欲度脱十方人及蜎飞蠕动之类。复言。我行安般守意九十日者。安般守意得自在慈念意。还行安般守意已。复收意行念也。

安为身。般为息。守意为道。守者为禁亦谓不犯戒。禁者亦为护。护者遍护一切无所犯。意者息意亦为道也。

安为生。般为灭。意为因缘。守者为道也。

安为数。般为相随。守意为止也。

安为念道。般为解结。守意为不堕罪也。

安为避罪。般为不入罪。守意为道也。

安为定。般为莫使动摇。守意莫乱意也。安般守意名为御意至得无为也。

安为有。般为无。意念有不得道。意念无不得道。亦不念有亦不念无。是应空定意随道行。有者谓万物。无者谓疑。亦为空也。

安为本因缘。般为无处所。道人知本无所从来。亦知灭无处所。是为守意也。

安为清。般为净。守为无。意名为。是清净无为也。无者谓活。为者谓生。不复得苦故为活也。

安为未。般为起。已未起便为守意。若已意起便为守意。若已起意便走为不守当为还。故佛说安般守意

佛先是自己行安般守意九十日。然后为了度脱十方众生主动说了这个法门。请大家注意,这个法门是佛主动说的,无问自说。而且是为了度脱无量众生而宣讲。可见这个法门并非那么普通,其实十分殊胜。十分适合大众来修。

看过上面这段,经典中对安般守意的讲述和介绍,你会感到有点小震撼。因安般守意四个字的含义就让你叹为观止了。

安是身,般是息,守意是道,这说明此法门从呼吸入手调整身心入道的系统工程。并不是简单的一个方法。守意则不犯戒、不作恶。安般守意能够御使心意达到无为。我们常说非有非无,普通人觉得很矛盾,其实修安般守意就能够达到。

安般守意能令众生迅速入定,最终能够御使心意,至于无为。故意味着清静无为的含义。这一段的如果延伸开去那就太多了。打住。我们就介绍一下具体的方法。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读《大安般守意经》。

数息法,其实很简单。首先是要端坐,至于你是盘坐还是正坐都无所谓。这个在经典中明确讲了:数息当坐。这不要在行走、躺卧的时候做的。

其次是着意于鼻头。

何以故。止在鼻头。报用数息相随止观还净。皆从鼻出入。意习故处亦为易识。以是故着鼻头也

因为我们修行数息法,鼻端这个地方最容易集中我们的心念,与呼吸相应。最容易入道。

随呼吸数一至十。注意是从入息(吸气)开始,一吸一呼为一个数,下一个一吸一呼,为2, 再下一个一吸一呼为3,这样以此类推。至10为止。然后接下来再从1至10。

为什么要数10数呢?经典里这么解释的:

道人数福。何以故正为十。一意起为一。二意起为二。数终于十。至十为竟。故言十数为福

又说:从一至十。分别定乱。

数息法的核心就在于用数息来平息乱意。从一至十刚好是定与不定的分水岭。能专心从一至十,说明心念还定在这里。超过了十数,反而让你开始完全专注于计数了,而不在着意于鼻头。所以从一到十刚刚好。

那么在修这个的过程中大家要了解的是,如果你能够安心、定下心来,定在呼吸上。而且数字还不会错,这时候你的呼吸应该是逐渐安详、徐缓的。如果你的心念乱了,跑到别处去了。甚至是贪嗔痴意起来了。那么呼吸就会快一些,甚至急促起来。经典里说是:

数息意不乱当安徐。数乱当为疾

最后我们简单介绍一下《大安般守意经》里的一段经文:

譬喻说日无光明者有四因缘。一者用有云故。二者用有尘故。三者用有大风故。四者用有烟故。数息不得亦有四因缘。一者用念生死校计故。二者用饮食多故。三者用疲极故。四者用坐不得更罪地故。此四事来皆有相。坐数息忽念他事失息意。是为念校计相。骨节尽痛。不能久坐。是为食多相。身重意瞪瞢。但欲睡眠。是为疲极相。四面坐不得一息。是为罪地相。以知罪当经行。若读经文坐。意不习罪。亦祸消也。道人行道当念本。何等为本。谓心意识是为本。

就好像看不到阳光可能有四种原因,被云遮蔽了,有尘土雾霾,有大风刮起砂石土木,有烟雾,都可能导致你看不到日光。而数息法也有可能修不好,比如:

1 修的时候,忽然想别的事情了,数息就修不下去了。

2 吃得太多,骨节疼痛,所以很难久坐。看来节食减肥也是佛弟子的时尚。

3 时间太长了,疲劳了、累了,修不下去了,导致昏昏欲睡。过犹不及不好。另外如果你工作很疲劳,建议需要休息,小睡一会儿,再修此法。

4 的确有人无法定下心来,坐不了一分钟。有业障。那就建议你干脆起来经行。就是类似我们平时生活的散步。在一定范围内,缓步步行。但不要跟散步一样看风景,心勿外缘。

很多人坐的久了,也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心不得安。这时候就不要强坐,起来经行一段时间。再坐更好

经行还有好处,(一)能堪远行,(二)能静思惟,(三)少病,(四)消食,(五)于定中得以久住。

所以建议坐禅数息和经行交替而行。

如果大家坐读经文,因为我们这时候的妄心在经文上,并没有去贪嗔痴,没有“习罪”,没有造恶业。那么也是能够消业的。

接下来这句话,我们用红色标注,值得大家仔细玩味:

道人行道当念本。何等为本。谓心意识是为本

佛弟子修行要知道修行的根本是什么。我们修行的根本就是心意识。这个心是指妄心。佛教讲的一切法门,一切修行,都是在调整这个心。只有把这个心调整好了,才能令大家明了真心佛性所在。这是佛教根本的目的,也是一切的归结点。

所以无论你用什么法门、或者得到什么秘法、大法、超级大法。如果不能令心意识上有所改变,那一切都是徒劳的。这是修行的唯一标准。就是看你能不能自净其意,能不能令贪嗔痴意逐渐淡薄,妄心是否逐渐安定专注。不管修了多少年,如果还是每时每刻妄念翻飞,贪嗔痴意深重,那修行的成效堪忧。

按说数息法这个法门,不太可能在这么短短一节中就讲清楚。这里只是介绍这个方法做一下身心调整,或者仅仅是修行入门,因为数息法只是安般守意的第一步。如果想更深入的精研,可以系统读诵《大安般守意经


任务22

找个空闲、无人打扰的时间,试一下这个数息法。然后把你第一次能坚持几分钟计数不乱在论坛里晒一下吧。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方广佛教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i55.com/focus-on-breathing-2.html

(5)
刘欣的头像刘欣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