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缘 — 法华妙趣(10)

当佛最终同意舍利弗请法的时候说:你已经三次劝请,我怎么能不说呢。我当为你们详细解说,你们要好好思维其义。

佛经里常常看到说:善思念之。思维其义。这样的字句。说明佛教是鼓励、赞成大家要思考、要思维、要深刻理解经典的含义。我们这个时代有一种不正确的见解。说读经你不要思考,不要管它什么意思。这是非常不正确的。和佛的教导完全不同。

佛经其实就是我们学习佛法的教材。这些教材我们必须深刻的领会、理解其中的含义。否则我们如何按照教材,切实履行,付诸实施呢?末法时代大量的佛弟子越学佛法,就越困惑、越没兴趣。感觉佛法貌似很高深,但自己获得的益处其实并不多。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真正的佛教教义他根本不知道,遇到了问题他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办。其实答案早就记载在佛经中。只是因为各种邪说干扰,导致我们不清楚佛教到底说了什么,所以举步维艰。其实佛经的数量巨大,我们大部分遇到的 问题早就有了备好的答案。但是因为没有深入经藏,因为没有善思念之,没有思维其义,白白坐困愁城。

佛教是智慧的、思辨的。如果说你越学越像傻子,干脆啥都不想,那是出问题了,不是要成佛了。

释迦牟尼佛这么说了之后。出现有五千(请大家自动忽略此数字,只要知道大概不少就好了)四众弟子,礼佛之后退席。离开了。就是说你讲的这个我们不听。没兴趣。虽然还对世尊表示了恭敬。但是明确地表明了态度。这个我们不想听。或者说我们不相信。

这些人因为罪根深重,有业障,有障碍。增上慢,我们前面说了,认为自己已经到了很高的水平了。觉得一切都不在话下,对我都是小儿科了。因为这两个原因,没有证得的以为自己证得了。

你想如果你有位老师,一天煞有介事,摆开阵势,说要把最压箱底的东西交给你。大部分人都会坐下来好好听听吧。估计只有脑子进水了的才会走人。当然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上面说的。觉得老师的水平也就这样了。你说的那套我都懂了,我都明白了。你能说出什么花儿来?对此不屑一顾的人,才会拔腿走人。这五千弟子就是这样的。

这里最关键的是我们看世尊的态度。佛默然而不制止。也不说话。愿意走呢。就走。也不出言挽留。

为什么这样呢?佛对舍利弗说了两点:

1 现在剩下的人都是真正的佛弟子,佛教的骨干,佛教的支柱。

2 那些走的人呢,走了也是好事。

这里其实涉及到了佛教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那就是“随缘”。佛教常常讲随缘。很多社会上的人把随缘理解成了,不要去积极争取,不要去主动,要随波逐流。这当然是错误的。世尊讲法几十年,到处宣传佛法,你能说他不积极主动么?能说他随波逐流么?肯定不是的。你看他处理这件事情的方式才能体会出随缘是什么意思。

如果大家对业力、因缘还不是搞的很清楚。建议大家先看看网站里的的《入门通关》系列,里面从11章往后讲了很多相关的内容。把业力和因缘搞明白,才能深刻理会很多佛教的道理。

缘,我们用现代语言说,类似于条件。各种缘聚集在一起就能让种子变成果实。就如同一颗种子,只要有了合适的阳光、土壤、水分,就能发芽、生根、开花、结果、继续播种一样。这个缘就是各种条件。如果条件不具足,那就不会产生果实。

我们说随缘呢,是指根据已经拥有的条件、现实的情况来做。不强求。就是说如果条件具备了,我们该做就做。如果条件不具备,我们就不必勉强。而我们普通人很多时候做事就是不随缘。想的做的远远超过了自己所具备的各种条件。不自量力,好高骛远。再加上现在很多所谓的“成功学”,一味的鼓吹要努力,要争取。好像你努力、争取就能获得成功一样。听信这种教导的人,真实的社会里很多都会撞的头破血流。

在佛教的发展过程中,我们也能很清晰的看到佛教这种随缘的特质。佛教是世界上最为和平的宗教。佛教从来不用强制手段来宣传,不强迫人。从来都是以教义,以自身的典范,以文字、塑像、仪式等等来传播佛法。佛教的诸恶莫作是经典中反复强调的。所以你不会因为不信佛,就有人胁迫你、排斥你、甚至对你进行伤害。因为这是违反佛教戒律和宗旨的。

如果用个不恰当的比喻就是你情我愿才是好生意。我们不强买强卖。只有这样才是最好的、最优的选择。所以你会发现佛教的发展过程中并无意说要所有人都信佛。因为我们知道这个婆娑世界的众生还没有达到、或者具足这样的条件。因缘不具。所以我们也不强求。

不仅如此。随缘还有很多好处。比如释迦牟尼佛说的这两点。第一,愿意留下来的才是想接受大乘佛法的人。只有愿意接受了,才最终可能听进去、理解进去,进而深入修行下去。第二,如果你非要不愿意听的人留下,其实是有害的。他们可能会干扰、阻碍其他人,甚至走入更极端的情况。所以他们走了也是好事情。

这里顺便说一下,如果真的学习了佛教的教理,深入进去了。你会发现很多问题你都不再困惑。你会很淡定了。因为事物的原理我们能更深刻的理解。生活中的问题自然游刃有余。假如你越来越感觉困惑和别扭,甚至感到特别痛苦,学佛没有吸引力,和周围格格不入。恐怕是因为你没有学到真正的佛教。因为佛教的教理是增长智慧的。应该越学越通达、淡定、从容。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方广佛教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i55.com/follow-the-fate.html

(5)
刘欣的头像刘欣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