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不知道前世(看看佛陀前世是怎么开玩笑的)

大家对于三世轮回都有一点疑问,那就是为什么我们不记得前世?为什么前世的一切,我们一点记忆没有呢?这个问题,释迦牟尼佛在佛经中,通过一个故事做了回答。在《六度集经》中记载: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国王,名叫察微王。他品行端正,志向高远,一心归依,禀赋好学,奉行佛教。

由于他深刻领会了四大聚集。众缘无常,轮回六道,无我寂静的道理,所以经常给自己的大臣们讲述。

但是这些大臣们却有很大的疑问,问出了那个后世很多人都会问的问题,假如我们身体死亡,神识受生,那为什么我们记不起自己的前世呢?

察微王说:“我们的理论微末、志求狭小,怎么能知道前世的事情,视力连丝毫都难以明见,怎么会亲见神识的变迁?”

有一天,察微王比较清闲,独自由便门出宫溜达散步,当他走近一位路边补鞋老翁旁,开玩笑地问:“全国的人,谁最最快乐呢?”

老翁答:“唯有国王最快乐呀!”

察微王又问:“他怎么快乐啊?”

老翁说:“他有百官侍奉,百姓奉献,可以随心所欲,这不是非常快乐吗?”

察微王说:“嗯,我和你想的一样”。随即请老翁饮葡萄酒,喝得老翁大醉,失去知觉。

然后让人把他背到宫中。察微王对王后说:“这个老翁讲国王是最快乐的。我今天要开个玩笑,你给他穿上王服,让他上殿处理国政;不过你们可不要玩过头,吓坏了他!”王后遵命。

第二天,老翁酒醒了,宫中的侍妾们故意说:“大王酒醉后,许多政事都积压起来,应该去料理清楚了。”

于是把他带到议事殿上,文武百官催促他审议政事,老翁糊里糊涂,连东西南北也分不清楚。国史给他记录,大臣给他出谋划策,老翁整天坐在殿中,混身骨节酸痛,吃饭也不晓得什么味道,一天下来,瘦了许多。宫女们骗他说:“大王的气色好象有些不好,不知为什么啊?”

老翁回答道:“我梦见自己是一个补鞋翁,每天用自己的劳力,换取衣食,苦得难以言说,所以感到头痛’众宫女暗暗窃笑。

老翁夜间就寝睡不着觉,展转反复地想:“我究竟是补鞋翁呢,还是真天子呀?若是天子,肌肤为什么这样粗呢?如果本来是补鞋翁,什么缘故住在王宫里呢?大概是我的心神混乱,眼睛迷离,有二处的分身,不知道哪一个是真的了。”

王后又说:“大王不舒服,不如喊伎乐来歌舞一番吧!”于是,一面看伎乐,一面给他饮葡萄酒。老翁仍然吃得大醉。

毫无知觉的时候,大家给他穿上原来的衣服,送他回家,放倒在粗糙的床铺上,老翁醉酒醒后,看着简陋的住房,下贱的衣服,一切如旧。不过,全身上下骨节酸痛,好像曾被棍棒打过一样。

几天之后,察微王又来找他。

补鞋翁说:“前几天饮了你的酒,醉得我头昏目眩,断片了,如今才醒了过来。我做梦当了国王,在金殿上审批文武百官的奏本,国史做记录,大臣们出谋划策。但是我内心填惶,好象火灼,全身骨节酸痛,我想鞭答不过如此。做梦尚且如此;何况是真正当国王呢?前几天我对你说的话,一定是不对的!”

察微王回到宫内向大臣们转述,惹得众臣哄堂大笑。察微王对群臣说:“同样的身体,就算是更换了周围的人和环境,尚且不能自知,何况是隔世,舍去了亡故的身体,又受生新的身呢?更何况经历生死种种艰难痛苦,烦恼忧愁。想要清醒的记起自己的神识受生经历几乎是不可能的?

佛经上说:一个愚蠢的人,胸怀种种邪念,要想看到神识,就像一个人蒙着眼睛在夜色中走路,却想仰望天空的星星,不管花费多大力气也是枉然的” 。

——————————————————————
六度集经(九○)察微王经

昔者菩萨为大国王名曰察微。志清行净唯归三尊。禀玩佛经靖心存义。深睹人原始。自本无生。元气强者为地。软者为水。暖者为火。动者为风。四者和焉识神生焉。上明能觉。止欲空心还神本无。因誓曰。觉不寤之畴。神依四立。大仁为天。小仁为人。众秽杂行为蜎飞蚑行蠕动之类。由行受身。厥形万端。识与元气微妙难睹。形无系发。孰能获把。然其释故禀新终始无穷矣。王以灵元化无常体。轮转五涂绵绵不绝。释群臣意。众闇难寤犹有疑焉。曰。身死神生。更受异体。臣等众矣。鲜识往世。王曰。论未志端。焉能识历世之事乎。视不睹耗。孰能见魂灵之变化乎。王以闲日由私门出。粗衣自行。就补履翁。戏曰。率土之人孰者乐乎。翁曰唯王者乐耳。曰厥乐云何。翁曰。百官虔奉。兆民贡献。愿即从心。斯非乐乎。王曰。审如尔云矣。即饮之以葡萄酒。厥醉无知。抗着宫中。谓元妃曰。斯蹠翁云。王者乐矣。吾今戏之。衣以王服令听国政。众无骇焉。妃曰敬诺。其醒之日。侍妾佯曰。大王项醉。众事猥积。宜在平省。将出临御。百揆催其平事。蒙蒙瞢瞢东西不照。国史记过。公臣切磋。处座终日。身都[病-丙+(ㄙ/月)]痛。食不为甘。日有瘦疵。宫女讹曰。大王光华有损何为。答曰。吾梦为补蹠翁。劳躬求食。甚为难云。故为痟耳。众靡不窃笑之也。从寝不寐。展转反侧。曰吾是补蹠翁耶真天子乎。若是天子肌肤何粗。本补蹠翁。缘处王宫。余心荒矣。目睛乱乎。二处之身不照孰真。元妃佯曰。大王不悦。具奉伎乐。饮以葡萄酒。重醉无知。复其旧服送着粗床。酒醒即寤。睹其陋室贱衣如旧。百节皆痛。犹被杖楚。数日之后。王又就之。翁曰。前饮尔酒。湎眩无知。今始寤耳。梦处王位。平省众官。国史记过。群僚切磋。内怀惶灼。百节之痛。被笞不踰也。梦尚若斯。况真为王乎。往日之论。定为不然。王还宫内。与群臣讲论斯事。笑者聒耳。王谓群臣曰。斯一身所更视听。始今尚不自知。岂况异世舍故受新。更乎众艰魃[魅-未+失]之拂痱忤之困。而云欲知灵化所往受身之土岂不难哉。经曰。愚怀众邪欲睹魂灵犹蒙晦行。仰视星月。劳躬没齿何时能睹。于是群臣率土黎庶。始照魂灵与元气相合。终而复始。轮转无际。信有生死殃福所趣。佛告诸比丘。时王者是我身也。菩萨普智度无极行明施如是。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方广佛教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i55.com/previous-life.html

(2)
刘欣的头像刘欣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1条)

  • 戒的头像
    2024年 1月 6日 下午10:53

    佛说见正经一卷
    东晋西域沙门竺昙无兰译

    ……
    于是比丘见正。承佛言。起坐长跪。白佛言。我意未除未解。正要今欲发愚痴之问。愿佛哀我等。为解了之。我从生已来。见人死者不少。或父子兄弟夫妻内外。或朋友相怜爱。或有怨仇相憎。死后识神。了无还面相答善恶者。何以乎。识神为何所隔碍。而不得还面报人也。愿为分别说之。令我等结除疾得见谛。

    (比丘见正起座长跪,向佛请问:我有生以来,见到不少人去世,比如父子兄弟夫妻朋友怨仇离别,或相爱或相憎,为何不见死后识神回来和活着的人当面报告呢?是什么令识神有所隔碍?愿世尊分别解说,令我等断除疑惑。)

    佛言比丘。彼识无形。至于转徙。随行而有。若身作福。福识转生。亦不得还面报人也。何以故。譬如冶家洋石作铁。已成铁便铸以为器。已成器可复还使作石乎。见正言实不可。石已成铁。终不得复还作石。佛言。识之转徙。住在中阴。如石已洋成铁。从中阴转受他体。如铁已铸成器。形消体易。不得复还故识。何以故。行之善恶。识往受之。转化变改。如石成铁。修行五善。禀受人身。则更有父母。已有父母。便有六系闭。一者住在中阴。不得复还。二者随所受身胞内。三者初生迫痛忘故识相。四者堕地故所识念灭。更起新见想。五者已生便着食。贪念故识念断。六者从生日长大。习所新见。识灭无复宿识。诸弟子。譬如贾客周游四方国。具见苦乐。便意思念东方一郡国所有。已起是念。便三方念灭。生死亦如是。从是世作行往后世。受已受即生新想念。故识想便灭。如贾客惟念一方。三方想灭也。用是六事。系蔽隔碍。不复还故识。如核之成树。石之成铁。变本易名。不复还面相答报也。佛言。复譬如陶家埏土为器。以火烧之。则转成瓦。宁可使瓦还作土乎。诸弟子皆言。实不可。土已烧炼。变形成瓦。不可复使还作土也。佛言。诸弟子识神转徙。随行受身。如土成瓦。人无道行。不复识故。不得复还相报答也。比丘。复譬如树大数十围。巧匠便规斲。刻镂奇巧百种。若人欲复集聚斲柿及所刻。巧还使成树可得乎。诸弟子言。实不可。树已断破。段段刻尽。枝叶槀朽。不复可集使成树也。佛言诸弟子。识神于是世。作行善恶。临死识徙。随行受体。所见所习。非复故身。不可得还。不复识故面相答报也。如树已断不可复集使生。佛言。复譬如工师。烧砂作红色。更转白形。化如水。诸弟子欲令红还复作砂。可得成乎。诸弟子言。实不可也。烧砂一变。不可还复。佛言生死亦如是。人未有道意。无有净眼。身死识去。随行变化。转受他体。所历异世。更受胞胎。见习皆异。不复识故。如砂成红不可复还也。佛言诸弟子。复譬如水处于圆瓶。则体随圆。徙着方器。则体复方。大小曲直。随所堕处。诸弟子生死亦如此。识神本无。无有常形。随行善恶。辄往受身。白黑长短。苦乐善恶。变受随行。如水从器。或从人中所作非法。死堕畜生。合受恶体。不复识故面相答报也。诸弟子。譬如蝮育生在土中。无声无翼。得时节气。转化成蝉。飞行着树。鸣声不休。佛问诸弟子。宁可还蝉使入土成蝮育乎。诸弟子言。实不可也。蝮育已变。去阴在阳。身形化异日当死亡。或为众鸟所啖。不得还作蝮育也。佛言诸弟子。生死亦如此。命讫身死。识神转徙。更受新身。五阴覆障。见习各异。于彼亦当老死。不得复还。不复识故面相答报也。如蝉在树不可复还作蝮育也。

    (这里世尊作了种种譬喻,解答见正比丘的问题。佛说:识神没有形象,若身作福,则识神随着福业转生,不能回来向人报告,为什么呢?譬如冶炼家将矿石炼成铁,成铁后铸成铁器,铁器还能恢复为矿石吗?识神离体,住在中阴身,犹如矿石已炼成铁,从中阴身转受新的身体,则犹如将铁铸成铁器,原来的形体就消失改变了,不能再恢复为原来的识神。今生持五戒者,来世得受人身,另有新的父母,识神便有六种隔碍:一是住在中阴身,不得复还;二是入于胞胎之内;三是出胎时受挤迫剧痛忘失以前的识相;四是呱呱坠地后痛忘失以前的识相,生起新的所见所想;五是出生后就贪着食物,忘失旧识;六是慢慢长大,受到新事物熏习,忘失旧识。譬如商人周游四方各国,如果心里只想着其中一方,就不会想到其余三方。识神因为这六种隔碍,不能恢复为原来的样子,犹如种子长成树,矿石炼成铁,所以不能回来向人报告。又譬如制陶家以火将土烧成瓦,瓦就不能再恢复为土了。又譬如一颗大树,工匠将它砍下,雕琢成种种精巧的器具,如果有人把这些器具都集合起来,想让它们恢复成大树,这办得到吗?弟子们回答:办不到。佛说:识神于这一世行善行恶,临终随着业力转受新的身体,所见所做,都不是以前的身体,不能回来向人报告,犹如大树已断不能把木器集合起来使大树复生。又譬如化工师将砂石烧作红色颜料,再转为白色,再化为水状,颜料不可再变回砂石。又譬如水处于圆瓶,水体也随着变为圆形,若是方瓶,水体则现方形。生死也是如此,识神本没有固定的形体,随着善恶之行去投生受身,有的白,有的黑,有的高,有的矮,有的苦多乐少,有的乐多苦少,皆随善恶之行,如水随器。如果某个人一生造的业为畜生业,当然要随畜生形貌,象这样的情况,他也不能回来向人报告。譬如蝮育,生在土中,没有叫声,没有羽翼,但它一得到生成条件,便蜕变成蝉了。这蝉便飞行着树,鸣叫不休,能把它放进土里,使它还原成蝮育,能成吗?诸弟子回答:不可能,蝮育已经过了蜕变,脱阴住阳,身形化异,不久将会死亡,或为鸟雀啄食不得回复作先前的蝮育了。佛言:人的生死也是同样的道理。命终身死,神识迁徙,接受新身,受色受想行识五阴的覆盖,见闻习惯各所不同,生死更迭,不得永住,是以难有报告各自的因因果果。如树上的蝉不可能回复到原来的蝮育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