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族与贱民-正确的因果观(6)

在印度从前是有种性制度的。一个人生下来就有固定的种性,只能从事某一类工作。有的拥有特权,有的地位就十分卑微。其实不仅仅是印度,其他国家也有这样的现象。不过形式不同,等级的划分也不同。区分的严格程度也不相同。印度的种性制度是属于划分较为严格,区别明显的,分为四级。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在欧洲我们看到的就是皇室、贵族与平民的区分了。

在现代社会,这样的现象并不是没有了,而是形式上改变了。依然有人生下来就会有特殊的地位、特殊的权力。属于上层社会。有人生下来就是普通人,被他人所支配,没有任何特权。这是什么原因呢?在《佛说业报差别经》中说:

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下族姓报。一者不知敬父。二者不知敬母。三者不知敬沙门。四者不知敬婆罗门。

有十种原因,会让我们生下来就成为下族姓报,首先是不尊敬父母。佛法中对于孝是十分重要的,但是和我们说的儒家的孝并不一样。这个孝是理性的,在因果业报规律的指导下的孝顺。

有人会说,佛法让我们做这个、做那个、又这个不能做,那个不能做。太不自由。其实不是佛法强制人去做什么,而是告诉大家这件事做完了有什么结果,那件事做完了有什么结果。比如上面说的,没有尊敬父母、尊敬修行者、尊敬婆罗门,就会有下族姓的果报。

尊敬父母大家都知道,尊敬出家修道者,佛法经典中已经不是一处讲到。尊敬婆罗门我们解释一下。这个婆罗门是印度种性之一。和我们说的婆罗门教不完全相同。在这里它不是指宗教,是指阶层,是出家僧侣、学者阶层。你可以把它理解成是社会上受人尊敬的人。

五者于诸尊长。而不敬仰。六者于诸师长。不奉迎供养。七者见诸尊长。不迎逆请坐。

对于老师、长者不能尊敬、礼敬。恭迎奉座。也会导致下族姓的果报。见到尊长应起立迎接、让座。这一点对现代生活中非常有指导意义。平素我们生活中,对待父母尊长,要有起码的礼节、来迎奉座、尊重闻讯,是不可少的。

八者于父母所。不遵教诲。九者于贤圣所。亦不受教。

不能遵循父母、圣贤长者,有益的教诲。我们平素对于父母师长有益的教诲、合理的指派理应听闻顺意。没有做到的话,我们将来的果报就是下族姓、出身不会高贵、他人不会尊敬。因为自己没有尊敬该尊敬的人的缘故。

十者轻蔑下族。以是十业。得下族姓报。

轻蔑下族姓也会导致自己成为下族姓人的果报。对于地位、权力、威望不如自己的人,不可轻蔑,不能轻视,看不起人是要不得的。哪怕是乞丐也要平等看待。《地藏菩萨本愿经》中讲,布施的时候能够对贫贱之人平等看待,会导致布施的果报完全不同。可见平等是多么重要的观念。

那么后面,我们就知道了,如何才能得到上族姓的果报呢?

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上族姓报。一者善知敬父。二者善知敬母。三者善知敬沙门。四者善知敬婆罗门。

如果用一句话说,尊敬一切应该尊敬之人。尊重他人的果报就是将来自己能够受他人尊敬。

那怎么尊敬呢?下面说了:

五者敬护尊长。六者奉迎师长。七者见诸尊长。迎逆请坐。八者于父母所。敬受教诲。九者于贤圣所。尊敬受教。

对于父母师长来应起立、奉座、恭敬闻讯、对于其有益的教诲应听闻顺意。能做到这个就非常好。

十者不轻下族。以是十业。得上族姓报。

不可轻蔑他人、轻视不如自己的人。贫贱者要平等看待。

或许有人会说,即便做到了,那也是下辈子才能见到的果报。太遥远了。其实不然。现在的社会,地位权力已经不再是终身制、不再是仅靠出身造就。如果我们身体力行世尊的教导,自然会对自己的将来产生非常好的影响。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

这一部分,世尊为我们讲述了几点对待父母师长应有的礼节,让我们在生活上有法可依,不致迷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方广佛教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i55.com/aristocratic-pariah.html

(1)
刘欣的头像刘欣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