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不受恶报?

我们为什么学佛?在《大般涅槃经》中,世尊告诉大家:一切圣人所以修道。为坏定业得轻报故。不定之业无果报故。若一切业定得果者。则不应求修习圣道。

我们学佛修行就是希望让恶报转为轻报,甚至没有恶报。那么怎样才能没有恶报,或者重报转轻呢?《大般涅槃经》 对此问题做了很多比喻来说明:

善男子,譬如二人于王有罪,眷属多者其罪则轻,眷属少者应轻更重;愚智之人亦复如是,智者善业多故重则轻受,愚者善业少故轻则重受。

如果一个人得罪了国王,则眷属众多的人可能获罪轻,眷属少的人可能获罪重。业报也是如此,智慧的人善业多故,重业轻受,愚痴之人善业少故,轻业重受。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举个例子,比如同样是出现了一次交通事故,一个人在社会上有地位,有财富,有人脉的人和一个没有地位,本来就很困苦窘迫、捉襟见肘的人的感受就完全不一样。前者只要身体没事,可能觉得是小事一桩,有问题找律师,找熟人,哪怕有损失也是九牛一毛,而对于后者可能就是改变整个生活轨迹的事情了。

这就是说,假如我们的福报够大,善业善缘众多,那么即便遇到些许恶报,少许挫折,可能也觉得并无太大痛苦。因为众多的善业让这点恶业并未产生极为重大的作用。

善男子,譬如二人,一则肥壮,一则羸瘦,俱没深泥,肥壮能出,羸者则没。

又比如同样是深陷沼泽,一个人雄壮有力,一个瘦弱无力。那么前者可能脱离,后者则可能丧命。

善男子,譬如二人俱共服毒,一有咒力及阿伽陀,一者无有,有咒药者毒不能伤,其无咒药服时即死。

又比如两个人同样中毒,一个人懂得咒术和医药,另一个则不懂。前者可能没有伤害。后者则可能丧命。

虽然同样遇到了恶报,但有解决的办法、方案的就能最终解决问题。不产生极大的恶果。这就需要智慧和知识起作用。

现实中就是有这样的例子,遇到同样的问题,有智慧、有知识的人就可能解决问题,而无知的人,无法解决问题的人最终会承担极大的恶果。比如同样得了某种疾病,懂得医学知识、积极治疗、改善身体状况、运动调理的人就可能没什么大碍。相反则可能越来越重,最终丧命也不是没有可能。

智慧多闻,各种知识,积极的态度本身就是有力的调整因果,增加福报、避免恶报的重要条件。

善男子,譬如二人俱多饮浆,一火力势盛,一则微弱,火势多者则能消化,火势弱者则为其患。

两个人同样是饮食、饮酒过量的话,一个人火力盛,身体好,一个相反,则前者可能没事,后者可能大病一场。

本身的条件导致了对于同一件事情,可能产生了不同的结果。这就如同第一个比喻所说,假如你本身善业众多,那就是条件好。条件好可能就不会有大问题。

现实中你会发现很多这样的例子。同样一件事情,有人有精力、有能力、有条件去做。做了会得到利益。有的人,可能没有能力、或者没有精力、或者没有时间、或者没有条件,勉强去做最终受害。商业上做同样的产品,可能有人成功,有人就破产。

善男子,譬如二人为王所系,一有智慧,一则愚痴,其有智者则能得脱,愚痴之人无有脱期。

又比如同样是被王法所捕,有智慧的人可能脱离。无智慧的人可能有牢狱之灾,甚至解脱遥遥无期。

遇到了恶报、不好的遭遇、苦难挫折,如果你有智慧,明了因果规律,有广博的知识,可能就可以解脱。反之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会,则只能甘受恶报。没有出期,无法脱离恶果。

善男子,譬如二人俱涉险路,一则有目,一则盲瞽,有目之人直过无患,盲者坠落堕深坑险。

又比如同样是遇到险要的道路,普通人可能没有问题,而盲人可能就出了意外。

假如你在某些方面欠缺一些、遇到问题的时候,别人可能没事,你可能就会有大问题,恶劣的结果。某些条件的缺乏,会导致我们部分恶果影响极大。

善男子,譬如二人俱共饮酒,一则多食,一则少食,其多食者饮则无患,其少食者饮则成患。

又比如两人同样饮酒,一个多食食物,一个少食。则多食的人可能无患,少食而多饮酒的人可能生病。

同样是一件有害的事情,有的人可能有其它的辅助条件,害处就少很多,有人则因此断送生命的都有。同样是得病,如果你有福报,好的医疗条件,认识高明的医生,可能最终没什么大碍。而没有其它方面的辅助条件,可能就不治身亡。这个虽然极端一点,但并不少见。

善男子,譬如二人俱敌怨阵,一则铠仗具足庄严,一则自身,其有仗者能破怨敌,其自身者不能自勉。

又比如同样是在战场上,一个有铠甲武器,一个赤手空拳。前者可能破敌立功,后者可能命丧黄泉。这个和上一个差不多。有了有力的帮助和条件,可能遇到危险的时候就能闯过去,而没有条件,没有帮助,没有资源,这些问题就无法解决,无法解决后果可能就很严重。

复有二人粪秽污衣,一觉寻浣,一觉不浣,其寻浣者衣则净洁,其不浣者垢秽日增。

又比如同样是污秽的衣物,一个洗涤干净,一个不洗涤干净,前者则洁净,后者衣物越来越脏。

同样是困难挫折,同样是不好的境遇,有人能够勤于调整,懂得因果规律,懂得各种知识。采用积极的态度不断去避免恶报、培养善业。那么这个人就会越来越好。而不去这么做,就可能越来越差。积极的态度也是因果调整中重要的条件之一。

所以说佛教并非消极的宗教。很消极悲观的人,成为真正的佛弟子反而不容易。因为很容易被那种态度误导,歪曲地理解佛教的教义。精进是真正佛弟子的表现。

复有二人俱共乘车,一有副轴,一无副轴,有副轴者随意而去,无副轴者则不移处。

同样是车,你得是零件齐全,运行良好,油箱里有油才能开的动。相反不仅开不动,甚至你开出去会出大问题,出车祸都有可能。

你要想得到善报,那很多方面,很多条件都要具备了才会成为现实。这个好多人都不在意。其实这才是关键问题。每每有人就问,我布施了那么多次、放生了那么多次,为什么不发财啊。一件事情想要变成现实绝对不会是单单一个条件就促成了。一定是一大堆条件最终实现的结果。

你想要发财,布施是种下了种子,什么时候有果实?那得在众多的条件适合的情况下才会出现的。从种子到发芽、成长、最终结果,要有各种各样的条件配合。这些条件怎么获得?诸恶莫作,诸善奉行。

你看这佛经里说这个、那个利益,看得心花怒放的,结果一实践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又说佛法不灵。其实是因为我们根本没搞明白佛经都说什么。没搞清楚因果怎么运行。有的则是故意忽略了部分内容。

比如念咒吧。不学佛的人都知道说念了这个咒求什么得什么。这说的对么?对。求什么得什么。不过是有条件的啊。条件你给忽略了,那恐怕求什么都得不到。想要念咒今生得到利益,实现愿望。有两个条件。一个是至诚,一个是十善。否则今生能不能实现就两说了。相当一部分人自称佛弟子,念咒念的很勤奋。结果连十善是什么都不知道。你说结果会如何。

复有二人俱行旷路,一有资粮,一则空往,有资粮者则得度险,其空往者则不能过。

遇到灾祸,如果你有资源、有储备、那就可能度过去。如果没有那个条件可能就过不去。恶报成真。

复有二人为贼所,一有宝藏,一则无藏,有宝藏者心无忧戚,其无藏者心则愁恼。愚智之人亦复如是,有善藏者重业轻受,无善藏者轻业重受。

比如两个人,如果同样被抢了1000圆。一个银行里还有几个亿的存款,一个则就剩下那1000块钱还被抢了。这两个人就完全不一样了。前者基本上没什么担忧的,可能还在庆幸,还好是光抢钱,没有害命。后者恐怕吃饭都成问题了。

这些比喻中大家可以看到,我们怎么样调整自己的因果,避免恶报、培养善报呢?因我们已经种下了,改不了了。我们不想看到结果怎么办?改变“缘”!

缘是什么?其实就是其它的因、其它的果。相对于某一个单独的因果来说,其他能够影响、关联的因果,都是它的缘。就是助缘。

《瑜伽师地论》:因名缘起,果名缘生。

一切都是缘,我们一切世间的事物、变化、都是缘的作用。用白话说,就是各种条件的相互作用,不断相互影响,不断产生新的结果。

妙法圣念处经》:果从业或有。如树依根生。 或业互为缘。相续无穷尽。 善恶因心造。如影不离身。 蜜毒互相和。衰损亦如是

不同的因果相互作用,相互为缘,相互影响,形成各种结果。而这些结果,继续成为相互的缘,如此绵绵不休下去。

那么你不想要不好的结果怎么办呢,只要去掉它的缘就好了。不想要恶报,那么就去掉恶报的缘。恶报的缘是什么?恶业!

看了那么多比喻,我们应当发现恶报的缘是什么了。每一个恶报,和其它的恶报会有叠加的作用,甚至有成倍放大的作用,如果你贫穷,再遇到灾祸,再加上眷属争斗等等,不同方面的恶报叠加起来你是不是很惨了?甚至可能遇到小挫折都变成大问题。

所以我们看到佛教有一个宗旨性的教导:诸恶莫作,诸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为什么这么说?按照上面的众多比喻,我们知道,想要免除恶报,减少恶报。那就要让善业众多,恶业减少,这样逐渐就会好转。如果你恶业不减少,继续造恶,恶缘增多,那将来结果可想而知。而如果善缘不增加,想要明显改变你的果报,也是很困难的。同时遇到恶报的话,没有众多的善缘扶持,结果就很可怖。这才是佛教调整因果,免除恶报 ,增加福报的办法。

末法时代似乎学佛的并不少,一到节假日,寺院里香火鼎盛,烧个头香都得花好多钱。有名气的地方人都挤不进去。可是 相当一部分人,佛教讲什么?不知道。因果律怎么运行?不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不知道。更有甚者,有人并不去了解佛教、佛法中怎么讲,而是靠自己的理解,看一些外道的劝善书,甚至道听途说来理解出他自己的“佛理”,甚至固执己见,认为他的这个理才对。你再告诉他佛教中讲什么他反而不信了。再加上现在是末法邪师遍地的时代,到处都是“大师大德”,有的讲的和佛教经典根本是南辕北辙,大量接触佛教的朋友无从了解佛教真正都说了些什么。

比如现在不少人一说到消除恶报、增加福报,就认为是冤亲债主讨债,要用各种办法请求冤亲债主的原谅。就是典型的自己编造出来的理论。佛弟子都知道六道轮回,轮回中的人可能各不相识,除非缘具足了,才会相遇,才会有果报现前。不要说你求得历代冤亲债主原谅,他们都不知道在哪,就是在地球上,也未必是人道、饿鬼道,未必能听得懂你的忏悔,就算是人道,也未必知道、听得到你的请求,就算是知道了你的请求,也未必原谅你。我们历生伤害过无量生命。那些众生有一个不原谅你,难道你要还它命债不成,让恶报称为现实?事实上六道轮回中的众生有多少怀有慈悲的情怀?他就是不原谅你,你怎么办? 他也不信佛法,也不听佛说的。就是恨不得杀你一万次才解恨,你怎么办?

别说命债不原谅你,就是你日常生活中无意得罪个人,你去求原谅,人家也未必就肯定原谅,就是有这样的人。就是释迦牟尼佛,世尊也不可能让所有人原谅。现在地球上不信佛教、仇视佛教,甚至对释迦牟尼佛口出恶言的有没有?佛去求得他们原谅么?你只要宣传佛法,他们就不原谅你,你怎么办?用这种办法想消除累生累劫的恶业,这就是走错了路。 这么下去,最后见不到效果,反而会说佛法如何如何。可悲可怜。

从前面经典所讲的比喻,我们就知道该如何调整因果。改变因果的方法,唯有佛说的最为恰当,如法如理,最佳方案。那些自己妄作聪明的会走弯路,甚至是歪路、邪路。学佛最好的道路 ,是踏踏实实按照佛的教导来。千万不要自己编造理论。

只要我们诸恶莫作、诸善奉行、自净其意,就可以让恶报无从变成现实。让善果日增。希望大家都能按照这个原理,逐渐改善我们的果报。畅佛本怀,是可快哉。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方广佛教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i55.com/avoid-bad-consequences.html

(10)
刘欣的头像刘欣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2条)

  • 戒的头像
    2022年 12月 17日 上午9:28

    “善恶因心造。如影不离身。”

    学习佛法后,会越来越畏惧因果,心念中有不善的时候,会自然感觉到不舒服。细微的贪嗔痴会非常隐蔽,如果不时刻观心,你会不知道已经被牵着走。

    学习唯心识观,了生死,悟法身。

  • 姻缘你能把握吗?—(婚恋姻缘说第2) | 方广佛教的头像

    […] 有兴趣可以先看看:怎样不受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