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心

【菩提心】

菩提心的定义

菩萨初发心:缘无上道,我当作佛。是名菩提心。——《大智度论》

简单来说:志求无上菩提,愿成佛道,就称为菩提心。

当然菩提心并非是这么简单,不是你这里自言自语说一句,我想作佛,就是发菩提心了。

世尊告曰。善男子。菩提者。是皆言说俗数施设。善男子。菩提者非言说非俗数非施设。善男子。如菩提非言说。萨埵及心至一切法。亦复如是。当作是知。若如是心是名菩提心。——《大方广菩萨十地经

释迦牟尼佛告诉大家说:菩提这个名词,只是为了世俗众生而设置的。菩提不是言语所能描述,不是世俗概念所能理解的。这样理解正确的,才能叫菩提心。

由此可见,唯有正确理解菩提的含义,然后发菩提心,才是真的发菩提心。

佛言:“善男子,汝今谛听我说:菩提者,本无名字言说。何以故?于菩提中,名字言说不可得故,心及众生亦复如是。若如是知,名菩提心。菩提者,非过去、未来、现在心;及众生,亦非过去、未来、现在。若知此义,是名菩萨。然于其中亦不可得,于一切法都无所得,是名得菩提心。——《大宝积经一百二十卷(第一百一十卷~第一百二十卷)

同样的讲述,在其它经典中也可以见到。菩提本来是没有名字,没有语言可以描述的。众生与心法亦是如此。只有这样正确理解菩提的含义。才能叫做菩提心。

世尊。时诸毛头凡夫。于无我法中而生我想。于无众生中而生众生想。菩萨作是思惟。我以如是妙法。令诸众生而得解悟。世尊。是名菩提心。一切众生安隐心。乐心无上心。法界心光明心。众生住持心。依如是心而生。名为发菩提心。——《法集经

凡夫众生,于无我中,生我见。于本来无众生中,生众生见。菩萨发愿以妙法令众生解悟。这就是菩提心。

为了一切众生安隐快乐,法界光明。依这样而发心,才叫发菩提心。

由此可见,发菩提心,首先你要知道菩提是什么,佛法是什么,成佛意味着什么,否则谈不上菩提心。

菩提心的特质

菩提心,并不是简简单单说一句,我要成佛,就是菩提心了,而是有相当多的特质。是在佛教修证过程中有了相当的功德福报积累,智慧的深入。才可能出现的。

佛复告舍利子:“菩提心者,何相何貌?

舍利子,菩提心者无有过失,不为一切烦恼之所染故。

菩提心不会被一切烦恼污染。

菩提心者相续不绝,不为余乘中所证故。

菩提心相续不绝,不会走入声闻缘觉等乘。

菩提心者坚固难动,不为异论所牵夺故。菩提心者不可破坏,一切天魔不倾败故。

菩提心坚固难动,不会被各种邪说异见所误导,不会被天魔所破坏。

菩提心者常恒不变,善根资粮所积集故。菩提心者不可摇动,必能独证诸佛法故。

菩提心恒常不变,是善根资粮积聚的原因。菩提心必定能证得无上正觉,不可动摇。

菩提心者妙善安住,于菩萨地善安住故。菩提心者无有间断,不为余法所对治故。

菩提心妙善安住于菩萨乘。没有间断,不会被影响。

菩提心者譬如金刚,善能穿彻佛深法故。菩提心者胜善平等,于诸众生种种欲解无不等故。

菩提心如同金刚,能彻透深入佛法、殊胜平等。

菩提心者最胜清净,性不染故。

菩提心最胜清净,不可污染。

菩提心者无有尘垢,发明慧故。

菩提心无有尘垢,显露智慧光明。

菩提心者宽博无碍,含受一切众生性故。

菩提心心量广大,普摄一切众生。

菩提心者广大无边,如虚空故。

菩提心犹如虚空。

菩提心者无有障碍,令无碍智遍行一切无缘大悲不断绝故。

菩提心者无碍大悲。

菩提心者应可亲近,为诸智者所称赞故。

菩提心,智者所赞,是可亲近。

菩提心者犹如种子,能生一切诸佛法故。

菩提心如同种子,能生长一切佛法。

菩提心者为能建立,建立一切喜乐事故。

菩提心能建立一切喜乐。

菩提心者发生诸愿,由戒净故。

菩提心因戒律清净,能生诸愿。

菩提心者难可摧灭,由住忍故。

菩提心难可摧灭。因为心住于忍。

菩提心者不可制伏,由正勤故。

菩提心不可压制,因为精进正勤。

菩提心者最极寂静,由依一切大静虑故。

菩提心寂静安然,依一切静虑的缘故。

菩提心者无所匮乏,由慧资粮善圆满故。

菩提心无所匮乏,因为智慧善根资粮圆满的缘故。

“复次,舍利子,菩提心者,即是如来尸罗蕴、三摩地蕴、般罗若蕴、解脱蕴、解脱智见蕴之根本也。又菩提心者,即是如来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佛法之根本也。”

菩提心是佛法的根本。

舍利子言:“菩提心者,谓以此心用菩提为生体故,名菩提心。

菩提心的根本,是菩提。

——《大宝积经一百二十卷(第三十一卷~第四十卷)

菩提心从何而发

菩提心从何而来呢?发菩提心是有其根源的。

善男子,若诸众生不种善根,则不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要得普门善根光明,具真实道三昧智光,出生种种广大福海,长白净法无有懈息,事善知识不生疲厌,不顾身命无所藏积,等心如地无有高下,性常慈愍一切众生,于诸有趣专念不舍,恒乐观察如来境界,如是乃能发菩提心。—— 《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十卷(第六十一卷~第七十卷)

如果不种善根,则不能发菩提心。需要善根,智慧,福报,平等心,等等条件,积累起来,才能发菩提心。

天子复白文殊师利。菩提心者因何而起。文殊师利言。天子。菩提心者从六波罗蜜起。——《佛说象头精舍经

菩提心,是从六波罗蜜而生起的。

发菩提心者,所谓:发大悲心,普救一切众生故;发大慈心,等祐一切世间故;发安乐心,令一切众生灭诸苦故;发饶益心,令一切众生离恶法故;发哀愍心,有怖畏者咸守护故;发无碍心,舍离一切诸障碍故;发广大心,一切法界咸遍满故;发无边心,等虚空界无不往故;发宽博心,悉见一切诸如来故;发清净心,于三世法智无违故;发智慧心,普入一切智慧海故。—— 《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十卷(第六十一卷~第七十卷)

发菩提心,是从悲心、慈心、安乐众生心、灭苦、利益众生、远离恶法、舍离障碍、发心广大、清净、智慧而来。

菩提心该怎么发

时文殊师利默知世尊所念如是。即白佛言。世尊。若菩提如是相者。善男子善女人云何发心。

佛告文殊师利。善男子善女人。当随菩提相而发其心

世尊。菩提相者当云何说。

佛告文殊师利。菩提相者。出于三界过世俗法。语言道断灭诸发无发。是发菩提。文殊师利。是故菩萨应灭诸发发菩提心。无发是发菩提。发菩提心者。如如法性相如实际。无分别不缘身心。是发菩提。不着诸法不增不减不异不一。是发菩提。如镜中像如热时焰。如影如响如水中月。应当如是发菩提心。——《文殊师利问菩提经

菩提心,应当随菩提相而发。也就是说,你想要发菩提心,首先要知道菩提是什么,佛法在讲什么,如果这个搞不清楚,那就谈不到菩提心。

尔时等行菩萨问文殊师利言。是诸菩萨发菩提心者。为趣何所。答曰。趣于虚空。所以者何。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同虚空故。等行言。云何菩萨名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答言。若菩萨知一切发非发。一切法非法。一切众生非众生。是名菩萨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思益梵天所问经

发菩提心者,会对什么有兴趣呢?那就是虚空,为什么?因为菩提近于虚空。所谓发菩提心,其实并无所发,你对于虚空有什么可发的呢?一切众生不过是妄见众生相而已。这样才叫发菩提心。

菩提心的功德

佛子。菩提心者。如是无量功德成就。悉与一切诸佛菩萨诸功德等。何以故。因菩提心。出生一切诸菩萨行。三世诸佛成正觉故

——《大方广佛华严经

菩提心是无量功德成就,近乎诸佛菩萨功德。

舍利弗。是故当知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有诸众生于中所种一切善根则得毕报。何以故。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则为欲令行佛种者共相绍继。亦欲令彼声闻缘觉无有断绝。能与一切无量众生人天快乐。及离烦恼无漏之乐。—— 《佛说诸法勇王经

如果你真的发了菩提心,那么一切众生对你所种下的善根,比如供养、礼拜、赞叹、随喜、护持等等,都已报尽。

尔时世尊告慧命舍利弗言。善哉善哉。舍利弗。汝今真是我之弟子。随顺我教善解我语。舍利弗。一切众生于菩萨所。若舍自肉若皮若筋若骨若身。如是乃至百千到舍。于菩萨恩百分之中不报其一。如是乃至千分亿分百千亿分。乃至数分不报其一。算数譬喻所不能及。何以故。舍利弗。菩萨之恩世间天人阿修罗等所不能报。舍利弗。若善男子若善女人。发起如来一切智心。则能报恩。何以故。舍利弗。若有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一切众生之所受用。舍利弗。若善男子若善女人。其有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佛法不断。一切众生得天人乐及解脱乐。常行不断。——《一切法高王经

一切众生哪怕舍弃自身血肉也不可能报偿菩萨恩德,但是如果有人能够发菩提心,因为一切众生均能受惠,故能报菩萨之恩。

什么情况会退失菩提心

“复次,迦叶,菩萨有四法,失菩提心。何谓为四?欺诳师长,已受经法而不恭敬;无疑悔处令他疑悔;求大乘者,诃骂诽谤广其恶名;以谄曲心与人从事。迦叶,是为菩萨四法,失菩提心。——《大宝积经

有四件事,会让菩提心退失。

  1. 欺诳师长,已经从师学习正法,却不恭敬。
  2. 本来别人很有信心,却被影响导致怀疑退悔。
  3. 志求大乘者,却诽谤喝骂,传播其恶名。
  4. 以曲意逢迎虚伪待人。

发菩提心后需要避免的八种根本重罪,请参考下面的文章:

初发菩提心菩萨八种根本重罪

附录:菩提心功德详述

菩提心者。则为一切诸佛种子。能生一切诸佛法故。

菩提心者。则为良田。长养众生白净法故。

菩提心者。则为大地。能持一切诸世间故。

菩提心者。则为净水。洗濯一切烦恼垢故。

菩提心者。则为大风。一切世间无障碍故。

菩提心者。则为盛火。能烧一切邪见爱故。

菩提心者。则为净日。普照一切众生类故。

菩提心者。则为明月。诸白净法悉圆满故。

菩提心者。则为净灯。普照一切诸法界故。

菩提心者。则为净眼。悉能睹见邪正道故。

菩提心者。则为大道。皆令得入一切智城故。

菩提心者。则为正济。悉令得到出要处故。

菩提心者。则为大乘。容载一切诸菩萨故。

菩提心者。则为门户。令入一切菩萨行故。

菩提心者。则为宫殿。安住修习三昧法故。

菩提心者。则为园观。于中游戏受法乐故。

菩提心者。则为胜宅。一切众生所归依故。

菩提心者。则为依止。因修一切菩萨行故。

菩提心者。则为守护。能满菩萨诸大愿故。

菩提心者。则为慈母。增长一切诸菩萨故。

菩提心者。则为养育。守护一切诸菩萨故。

菩提心者。则为善知识。离一切恶诸恐怖故。

菩提心者。则为大王。胜诸声闻缘觉心故。

菩提心者。则为最胜。成满一切无比愿故。

菩提心者。则为大海。悉能容受诸功德故。

菩提心者。则为须弥山王。等观众生心不动故。

菩提心者。则为金刚围山。摄持一切诸众生故。

菩提心者。则为雪山。长养智慧清凉药故。

菩提心者。则为香山。出生一切功德香故。

菩提心者。则为虚空。诸妙功德无边际故。

菩提心者。则为莲华。不染一切世间法故。

菩提心者。则为宝象。悉能调伏一切根故。

菩提心者。则为宝马。远离诸恶[怡-台+龍]悷法故。

菩提心者。则为调御师。悉能守护摩诃衍故。

菩提心者。则为良药。疗治一切烦恼病故。

菩提心者。则为沃焦。消尽一切不善法故。

菩提心者。则为金刚。坏散一切诸恶法故。

菩提心者。则为和香。出生一切功德香故。

菩提心者。则为妙华。一切世间所爱乐故。

菩提心者。则为白栴檀。除灭五欲诸热病故。

菩提心者。则为乐器。微妙音声闻法界故。

菩提心者。则为勇健。摧灭烦恼诸怨敌故。

菩提心者。则为善镊。拔出一切烦恼刺故。

菩提心者。则为尊主。于余一切莫能胜故。

菩提心者。则为毗沙门天王。舍离一切诸贫苦故。

菩提心者。则为妙德。庄严一切诸功德故。

菩提心者。则为庄严具。严饰一切诸菩萨故。

菩提心者。则为火灾。焚烧一切有为法故。

菩提心者。则为无坏药王树根。长养一切诸佛法故。

菩提心者。则为龙珠。除灭无量烦恼毒故。

菩提心者。则为水珠。净诸心垢烦恼浊故。

菩提心者。则为如意珠。具足一切功德利故。

菩提心者。则为天德瓶。满足一切所欲乐故。

菩提心者。则为初树。出生一切庄严具故。

菩提心者。则为恒娑衣。不受一切诸尘垢故。

菩提心者。则为正业。本性净故。

菩提心者。则为利犁。修治一切众生田故。

菩提心者。则为那罗延箭。悉能鉴彻身见铠故。

菩提心者。则为厌离。决定了知苦患相故。

菩提心者。则为利槊。能刺一切烦恼贼故。

菩提心者。则为甘露雨。能灭一切烦恼火故。

菩提心者。则为利剑。斩除一切烦恼恶故。

菩提心者。则为金椎。坏散一切憍慢山故。

菩提心者。则为利刀。斩截七使烦恼铠故。

菩提心者。则为勇健幢。倾倒一切诸魔幢故。

菩提心者。则为釿斧。斫伐无知诸苦树故。

菩提心者。则为器仗。防护一切诸艰难故。

菩提心者。则为善手。防护一切诸度身故。

菩提心者。则为妙足。安立一切诸功德故。

菩提心者。则为眼药。除灭一切无明曀故。

菩提心者。则为善拔刺。悉能拔出身见刺故。

菩提心者。则为安隐床。除灭一切生死苦床故。

菩提心者。则为善友。度脱无量生死难故。

菩提心者。则为善利。远离一切衰耗法故。

菩提心者。则为天人师。善知菩萨出要道故。

菩提心者。则为宝藏。无量功德不可尽故。

菩提心者。则为涌泉。清冷智慧无穷尽故。

菩提心者。则为净镜。显现一切诸法门故。

菩提心者。则为净池。洗濯一切诸垢秽故。

菩提心者。则为大河流。引诸度四摄法故。

菩提心者。则为龙王。悉能普雨甘露法故。

菩提心者。则为命根。任持菩萨大悲法故。

菩提心者。则为甘露。能令安住不死法故。

菩提心者。则为罗网。网取一切所应化故。

菩提心者。则为善罥。摄取一切诸众生故。

菩提心者。则为钩饵。钓出生死渊居众生故。

菩提心者。则为阿伽陀药。除灭一切诸恶患故。

菩提心者。则为波罗提毗叉药。悉能疗治五欲毒故。

菩提心者。则为大地。消灭无量邪想水故。

菩提心者。则为风轮。坏散一切诸障盖故。

菩提心者。则为宝洲。出生道品功德宝故。

菩提心者。则为种性长养一切白净法故。

菩提心者。则为居宅。纳受一切功德宝故。

菩提心者。则为大城。菩萨商人所住处故。

菩提心者。则为金药。消烦恼垢令清净故。

菩提心者。则为香蜜。具足一切功德味故。

菩提心者。则为正道。令入一切智城故。

菩提心者。则为宝器。容受一切白净法故。

菩提心者。则为时泽。悉能除灭烦恼尘故。

菩提心者。则为安住。出生菩萨之所住故。

菩提心者。则为寿行。不取声闻诸解脱故。

菩提心者。则为琉璃宝。其性净妙不受垢故。

菩提心者。则为伊尼罗宝。胜诸声闻缘觉智故。

菩提心者。则为法鼓。觉悟烦恼长寝众生故。

菩提心者。则为净水。其性清净无垢浊故。

菩提心者。则为阎浮檀金。令有为善如聚墨故。

菩提心者。则为山王。超出一切诸世间故。

菩提心者。则为归依。悉能救护诸众生故。

菩提心者。则为实义。远离一切虚妄法故。

菩提心者。则为无上宝。悉令欢喜得满足故。

菩提心者。则为大会。随彼所须令充悦故。

菩提心者。则为尊长。于诸众生无伦匹故。

菩提心者。则为宝藏。受持一切诸佛法故。

菩提心者。则为因陀罗网。摄诸烦恼阿修罗故。

菩提心者。则为毗楼那风。震动教化众生心故。

菩提心者。则为因陀罗火。焚烧一切烦恼习故。

菩提心者。则为无上塔。一切天人应供养故。

佛子。菩提心者。如是无量功德成就。悉与一切诸佛菩萨诸功德等。何以故。因菩提心。出生一切诸菩萨行。三世诸佛成正觉故

——《大方广佛华严经

正在编辑中… …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方广佛教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i55.com/bodhicitta.html

(4)
刘欣的头像刘欣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2条)

  • 周乐的头像
    2022年 12月 30日 下午7:48

    心真如者,即是一法界大总相法门体,以心本性不生不灭相。一切诸法,皆由妄念而有差别;若离妄念,则无境界差别之相。是故诸法从本已来,性离语言,一切文字不能显说;离心攀缘,无有诸相;究竟平等,永无变异,不可破坏,唯是一心,说名真如。

    故从本已来,不可言说,不可分别,一切言说唯假非实,但随妄念,无所有故。言真如者,此亦无相。但是一切言说中极,以言遣言,非其体性有少可遣、有少可立。

    大乘起信论

  • 周乐的头像
    2022年 12月 30日 下午7:33

    菩提体者,非有非无,非非有,非非无,非有无俱;非一,非异,非非一,非非异,非一异俱,乃至毕竟无有一相而可得者,以离一切相故。

    离一切相者,所谓不可依言说取,以菩提法中,无有受言说者,及无能言说者故;又不可依心念知,以菩提法中,无有能取、可取,无自无他,离分别相故。若有分别想者,则为虚伪,不名相应。

    占察善恶业报经(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