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无法持戒?如何才能持戒?布施和持戒的关系。

持戒这件事,在婆娑世界,末法时代的障碍日益增多。特别是在现在的网络社会,人们被种种的娱乐、资讯所淹没,根本无暇去考虑轮回中自己该做什么。佛法的内容,又远比娱乐更晦涩难懂。社会环境对修持戒律极不友好,持戒修行越来越困难,在人们的生活中,考虑宗教信仰,思维佛法义趣,几乎是凤毛麟角一般的存在。

我们生在这样的一个时代,《占察善恶业报经》中已经描述过了:若我去世,正法灭后,像法向尽,及入末世,如是之时,众生福薄,多诸衰恼,国土数乱,灾害频起,种种厄难,怖惧逼扰。我诸弟子,失其善念,唯长贪、瞋、嫉妒、我慢。设有像似行善法者,但求世间利养名称以之为主,不能专心修出要法。尔时,众生睹世灾乱,心常怯弱,忧畏己身及诸亲属,不得衣食充养躯命。以如此等众多障碍因缘故,于佛法中钝根少信,得道者极少;乃至渐渐于三乘中,信心成就者亦复甚鲜;所有修学世间禅定,发诸通业,自知宿命者,次转无有;如是于后入末法中经久,得道、获信、禅定、通业等一切全无

末法时代,障碍因缘极多。修持佛法,有成就者逐渐微少,乃至最终连信心成就也不多见。更何况禅定、神通了。

之所以强调末法的这种状态。就是为了本文话题而做铺垫。

目前于佛教有信仰,意愿修行的朋友,最常说的一件事情,就是佛教强调戒律,但是我做不到啊。我有这样、那样的原因,持戒我做不到怎么办?这种问题几乎是大部分人的常态。

我想告诉大家的是,看看前面经典中的描述,目前我们这个时代,你很难持戒的问题,是一个常态。不用问怎么办,大部分人可能一生都会处于这么一个状态中。这不是打击人,事实就是如此。我当然也希望大家能戒律精严,随喜各位戒律成就,我也能获得不小的益处不是。但我不能昧着良心谈一个大家都实现不了的事实。

就好像这个时代本来是末法,但你看看佛经似乎倒出都是,但没几个人回去看,到处都是大师和野生的活佛,寺庙佛事层出不穷,看着似乎一派欣欣向荣,但是你能昧着良心说,现在是正法么?

处于这个时代,大家修行的目标首先要放低。要实际。要能做到。有兴趣可以看看《学佛秘籍》这篇文章。

那么有人会问,如果戒律都做不到,做不好,那还谈什么修行呢?

提出这样的问题,应该就是没有系统了解过佛教的教理。戒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能够受持戒律,也是需要福报的,需要前置条件的。

从前我们也对于这个问题很难理解,认为自己能做到的事情,别人怎么就做不到呢?或者这件事我做不到,他怎么可能做得到?随着时间和年龄的增加,我们也逐渐理解,人和人的福报可真不一样。可能对你很简单的事情,别人终其一生都做不到,不要说做不到,甚至都无法理解。而反过来也一样,对别人可能很容易的事情,对你来说穷尽一生,也达不到。持戒就是如此。

《摄大乘论》中说:何因缘故如是六种波罗蜜多此次第说。谓前波罗蜜多随顺生后波罗蜜多故。

释曰:如是六种波罗蜜多依生前后说此次第

六波罗蜜中,布施占第一位的,持戒排在第二位。要知道这不是随便排的。六波罗蜜是次第相生的关系,前一个,生后一个。也就是说前一个,是后一个的基础。布施生持戒。

在《大智度论》中详细说了这个问题:

云何菩萨布施生尸波罗蜜?菩萨思惟:“众生不知布施,后世贫穷。以贫穷故,盗心生;以劫盗故,而有杀害。以贫穷故,不足于色;色不足故,而行邪淫。又以贫故,为人下贱;下贱畏怖,而生妄语。如是等贫穷因缘故,行十不善道。若行布施,生有财物;有财物故,不为非法。何以故?五欲充足,无所乏短故。

因为没有布施,则没有福德果报,自然资财匮乏,没有美满妻女家庭,社会阶层卑下,容易妄语。总之非常容易走入十不善道。

而勤行布施,积累福德,则让五欲充足,因为没有短缺乏少,自然没有作恶的动机。

若修布施,后生有福,无所短乏,则能持戒,无此众恶,是为布施能生尸罗波罗蜜。

如果修行布施,则生福德果报,没有短缺乏少,也就没有众恶。这就称为布施生持戒。

复次,布施时,能令破戒诸结使薄,益持戒心,令得坚固,是为布施因缘增益于戒。

当然布施除了能生持戒,还能令破戒的业障消减,增益持戒,令持戒心坚固。

复次,菩萨布施,常于受者生慈悲心,不著于财,自物不惜,何况劫盗?慈悲受者,何有杀意?如是等能遮破戒,是为布施生戒。若能布施以破悭心,然后持戒、忍辱等,易可得行。

常行布施,常常于对接受布施者,升起慈悲心,自然没有杀意。没有吝啬,不贪恋财物,自然也会减少盗心。所以布施能生持戒。布施能破贪吝,自然持戒、忍辱等,更容易行持。

复次,布施之报,得四事供养,好国善师,无所乏少,故能持戒。又布施之报,其心调柔,心调柔故,能生持戒,能生持戒故,从不善法中能自制心。如是种种因缘,从布施生尸罗波罗蜜

布施能得所在国土福报上佳,能遇善知识,无所匮乏,故此能够持戒。布施能令心柔和,故能生持戒。能对不善法,生起自制心。所以布施波罗蜜能生持戒波罗蜜。

说了这么多,是希望大家对于这样的问题,先不要问为啥自己做不到,为什么持不好?先看看自己的福报,是不是容易持戒。是不是基本上生活没有匮乏,是不是家庭和睦。如果没有,那么你首先的目标,应该是增加自己的福报,减少自己的业障。勤行布施。

当然我这里不是说,你条件不好,就不要去持戒了。能做当然要尽量做,要尽量符合十善业道。但是十善业道是有层次深浅的。我们想说的是,你要从持戒的前置条件开始努力。这就好像是游泳,你游的快不快是一回事,你先要拥有在水里不沉下去的基础。

当然,我们这里说的布施,不是说你把自己的钱都散出去,就好了。那可不一定就是有福报的。

如何布施,是一门学问。比如大家一定要看看这两篇文章:

什么情况下不能布施?

捐尽家资是恶人?

假如你不会布施,搞错了布施的对象和方法,那可能会有不好的结果。切记。

而且布施,也不一定就是局限在金钱上。我们的:布施与供养 专题,就收集了不少文章。建议大家都了解清楚。

除了布施,修忏悔法,去除业障,也是非常重要的。这些是基础,是入门。是我们修行佛法首先要做的事情。而不是先去求一个什么大法、妙法、超级大法。无论是什么法,你要是没那个福报基础,修不成还是好的,修出问题才是可怕的。就比如持戒问题,你说你拿出一部菩萨戒律,你说我该不该学,该不该受持?当然该,但是仔细一看,里面的戒条,相当一部分,你可能连受持的条件都没有。

能不能和该不该,真是两回事。要不然,我们为什么要发愿往生阿弥陀佛的安乐世界呢?还不是那里成佛的条件好?在那里持戒毫无难度?你要是在婆娑世界就能做到,折腾过去干什么?

总之一句话,持戒这件事情,勉力而行却未圆满,不要灰心丧气,也不要过于自责。先退一步,从布施供养,忏除业障开始。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方广佛教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i55.com/giving-and-keeping-precepts.html

(8)
刘欣的头像刘欣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5条)

  • 戒的头像
    2023年 5月 23日 下午5:00

    “若行施时于福田所生欢喜心。如诸福田所求功德。我亦如是求之不息。施于妻子眷属仆使生怜愍心。施于贫穷为坏苦恼。施时不求世间果报。破憍慢施柔濡心施离诸有施。为求无上解脱故施。深观生死多过罪施。不观福田非福田施。若能如是行布施者。报逐是人如犊随母。”

    白话(转)

    布施的时候对于所布施的福田(凡敬侍佛、僧、父母、悲苦者,皆可得福德者、福德、功德,犹如农人耕田,能有收获,故以田为喻,则佛、僧、父母、悲苦者,即称为福田)心生欢喜。心想我也要效仿这些福田所作功德,孜孜不倦,毕身追求,行而不息。布施给妻子、自家眷属、下人时心生怜悯。布施给贫穷的人为了断其烦恼。布施以后不贪求世间的福报善报。布施的时候断除自己的骄慢、自以为是、高人一等的心态;布施的时候常怀柔顺、关怀的善心;布施的时候远离有我、有他、有世界等的执着分别。常常观察生死无常、常常关照自己所行罪业心怀惭愧而去布施。布施的时候不去分别布施的是不是福田、功德有多大,不等待有做功德的大好机会才施,随时施与。如果能够按照上面所说方法、心态而行布施,所得到的上妙果报就好像小牛犊随时跟随母牛那样与你如影随形。

    • 方广佛教的头像
      方广佛教 2023年 5月 25日 上午11:18

      @戒师兄可以把这几个回复整理成一篇文章。

  • 戒的头像
    2023年 5月 23日 下午4:59

    “若以具足色香味触施于彼者。是名净施。若能如法得财施者。是名净施。观财无常不可久保而行布施。是名净施。为破烦恼故行布施。是名净施。为净自心因缘故施。是名净施。若观谁施谁是受者。施何等物何缘故施。是施因缘得何等果。如是布施即十二入。受者施主因缘果报皆十二入。能如是观行于施者。是名净施。”

    白话(转)

    怎样的布施是如法的净施?你给别人的东西是好东西,“具足色香味触”,不是敷衍对方,是净施。观察财物都是身外之物,是不能长保永久而将其布施,是净施。为了破除解脱对方的烦恼而行布施,是净施。为了清静自心,培养慈悲而布施是净施。布施时仔细观察是谁在布施?是谁受布施?布施了什么?为什么布施?这个布施的因会得到什么果?就知道这样的布施都不出于十二入(眼、耳、鼻、舌、身、意、色、身、香、味、触、法)之外。施主和受布施人的因缘果报都不出十二入所受,能够这样观察而去布施,就是净施。

  • 戒的头像
    2023年 5月 22日 上午9:38

    “善男子。复有八事。施已不得成就上果。一者施已见受者过。二者施时心不平施。三者施已求受者作。四者施已喜自赞叹。五者说无后乃与之。六者施已恶口骂詈。七者施已求还二倍。八者施已生于疑心。如是施主则不能得亲近诸佛贤圣之人。” 一一《优婆塞戒经》

    白话(转)

    又有八种情况,布施以后也不会成就上妙的果报。

    第一种布施以后又想到这个人人品不好,又听说这样的人是骗子,心想早知道不给了。

    第二种给他钱物的时候不甘不愿,或者同样布施病者,看这个人不爽就少给一点等。

    第三种布施以后要对方为自己做事作为偿还。

    第四种布施以后沾沾自喜,“我真是伟大啊”“我真是慈悲啊”等等,觉得自己真是了不起的人。

    第五种先说没有后再给他。一开始说自己没有,然后心软了又给他,或者他再求了又给他,或者老婆说他这么可怜就给他点等等。

    第六种布施完以后,不甘不愿,又用言语轻贱对方、恶口骂对方。

    第七种布施给对方以后,言语上要求对方以后加倍奉还。或者思想上希望对方记住我的恩德,以后大大得报答我。

    第八种布施以后又生出怀疑,对方是不是假乞丐啊?是不是骗子啊?这个新闻是不是真的啊?等等

  • 戒的头像
    2023年 5月 22日 上午9:36

    “复有三事。施已不得胜妙果报。一者先多发心后则少与。二者择选恶物持以施人。三者既行施已心生悔恨。”
    一一《优婆塞戒经》

    白话(转)

    有三种情况,即使布施也不会得到殊胜果报的。

    第一种一开始发心大后来少了,例如一听说这个人受伤受灾想给500块,再后来想想300就可以了不用那么多吧。

    第二种专门挑差的东西,自己不要的东西给别人。比如有人讨饭,有一碗前天煮的馊了准备倒了,一想刚好可以给他不会浪费。比如有人讨水,明明有一箱矿泉水不肯给他,去装了一瓶自来水等等。

    第三种布施以后心里面又后悔了,例如给了乞丐2块钱,回头又想给那么多干什么,给1块钱他都要感激不尽了。例如帮人家搬家,晚上回来累坏了,就想:应该找一个借口先溜走的,真是倒霉。这三种布施的心态,都不会得到胜妙的果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