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佛经不是普通人能看得懂的,不能去思考理解。不要想佛经的意思,这样的说法对吗?

有人说佛经不是普通人能看得懂的,不能去思考理解。不要想佛经的意思,这样的说法对吗?

答:

这样的说法当然不对。在佛经中很多经文最后,都有思维其义四个字。就是说你要思考佛经中的含义,你要理解,而且还要理解透彻。佛经就如同我们学习佛法的教材,当然要去思考,去理解。

比如《正法念处经》中就讲到:

以闻法故。内心思惟。法有何义。若自不解。从他咨问。如是法者。有何等义。是闻法者。从他闻法。复自思惟。以思惟故。修习增长。说法义故。前后相应。至心受持。数数观义。以观察故。心则欢喜。如是如是。随所思惟。忆念观察。通达深义

——《正法念处经~卷第六十三~观天品第六之四十二》

意思是,听闻佛法后,要心念思维,佛法所讲内容的含义。如果又不了解的,应当咨询他人。现在社会你也可以网上查资料,看注解,找讲述。要搞清楚佛法的含义,思维其义,修习才会增长。

这里特别有句话叫:前后相应

对应末法时代,邪师说法如恒河沙。我们特别要注意这一点。你要是听到某些以佛法名义所讲的东西,一定要对照经典,对照其所讲内容是否前后一致,是否相互呼应。要是自相矛盾那就需要质疑。不要轻信。

而学习佛教法义,特别有益的方式,就是多读不同的经典,相互印证。你读的越多,理解的越透彻,那么佛经中所讲的内容,你越有信心。你会发现如此众多的经文,由不同的时代传入中国,不同的时期翻译成中文,最后相互之间竟然是互有联系,相互印证的。所讲的东西,内涵竟然完全一致。甚至你可以和现代的科学来印证,和社会的历史变迁来印证。佛法所讲竟然是真实存在的。

所以要”数数观义。以观察故。心则欢喜。“这个内心的愉悦是别人很难理解的。

忆念观察,通达深义,如果大家真的想从佛法获得益处,获得大益处,那么思维法义是最佳的通道。佛法值得你深入玩味,思考体会。当然如果你说自己智慧欠缺,难以理解佛经的含义,也不是没有这样的情况。但是切莫以此沾沾自喜,认为这是件多么值得夸耀的事情。因为你缺失的利益难以想象。

参考文章别装钝根了,那只是无知和自大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方广佛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i55.com/thinking-its-meaning.html

(4)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1条)

  • 戒
    2023年 5月 17日 上午10:53

    随喜师兄赞

    从听闻佛法,思维其义,到如法修行。是佛弟子正确修行的方向。

    “复有比丘,读诵如来十二部经,乐为四众敷扬广说,是名乐说,不名法行。”

    “复有比丘,读诵如来十二部经,能广演说思惟其义,是名思惟,不名法行。”

    “复有比丘,受持读诵十二部经,演说思惟观其义理,是名乐观,不名法行。”

    “憍陈如,若有比丘能观身心,心不贪著外一切相,谦虚下意不生憍慢,不以爱水溉灌业田,亦不于中种识种子,灭觉观心境界都息,永离烦恼其心寂静,如是比丘,我则说之名为法行。
    如是比丘,若欲获得声闻菩提、缘觉菩提、如来菩提,即能得之。”

    一一《大集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