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最高境界 — 话圆觉(13)

关于佛教的最高境界,还想再多说几句。《圆觉经》中短短几行,说的其实是境界的差别,和凡夫、菩萨的区别,但不是佛教最高境界的全部。你不要把这个当作对证得佛果的完全描述。就好像我们描述站在山顶上的风景如何如何,而完整的环境还包括脚下的山峰。又好比你描述的一盆花,开的颜色、香气如何如何,但真实的还包括土壤、土壤里的根须。佛教最高的境界,不仅有智慧,还有福德,两者具足才会达成最终的结果。

成佛不仅仅包含境界,还包括愿力和福德。建议大家可以阅读一下这本经:清静佛刹、诸佛净土的时间长短——《显无边佛土功德经》。可以开阔一下我们的思维,同时让我们了解一点佛教境界的浩瀚无际。佛教的最高境界,可能不是我们这样的普通人所能够想象和触及的。需要足够的福德、神通、境界才可能理解。这里只是开了一条缝隙,让我们一窥而已。

当然我们并不是在这里说一些丧气话。所谓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虽然我们处在一个五浊恶世,虽然我们处在一个末法时代。但是我们比世界上几十亿人幸运不少,我们出生于一个保留有佛教经典地方,我们还能读懂这些文字,还能看到难得殊胜的佛教教义。想来世界上有多少人,有机会接触佛教,有机会看到此经,又有信心研读修学呢?从这个角度看,算是不幸中的大幸。

所以在《圆觉经》讲,大家能够听闻此经,能够有信心的,那一定是曾经积累过无数世的福报。这一点上,大家又要对自己保有信心。已经中大奖了,千万不要辜负这个机会。

那么深刻理解“佛教的最高境界”,除了一窥佛教最美的风光,还有什么用呢?

第一个就是印证。我们修行过程中,到哪一个水平,到什么阶段,都需要通过经典来印证。所谓印证,不仅仅是证明的意思,用现代词汇来说,还有校准的含义。你发现那里走偏了,自己就能发现问题。正法时代,我们或许还能找到一个有修有证的老师来直接指导。现在这个时代就很难实现了。所以佛经的作用必不可少。

其次是分辨正邪。如果大家真正能理解,领会佛的境界,那么什么歪门邪道、附佛外道,自然很容易看穿了。无论他外表是什么样子,身份如何,有没有名气,有没有地位。他一开口,可能你就知道问题在哪了。这个本事,在邪师说法如恒河沙的年代,是极为重要的。

还有就是增长信心了。大家要知道,末法时代,能够树立起坚固的信心是非常不容易的。在《占察善恶业报经》里,就预言,我们这个时代,信心成就的人也会逐渐减少的。大家都知道信心对于佛教修行是非常重要的。没有信心那就一切免谈。但是信心怎么来的呢?是多喊几遍,我相信,就行么?当然不是了。信心是需要培养的。别的不说,但就是佛教经典教义所讲的甚深妙法。就好比《圆觉经》这部经,你仔细玩味,认真体会,真的能把佛境界有所理解,有所认识,哪怕是比较浅显的认识。这就是极大地增长了信心。

所以不要认为谈谈佛教的最高境界,没什么用,我们也理解不了。反正这辈子也修不到那个地步。那就错失宝藏了。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方广佛教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i55.com/the-highest-state-of-buddhism-2.html

(10)
刘欣的头像刘欣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2条)

  • 戒的头像
    2023年 3月 5日 上午10:02

    六祖之前用楞伽经印心,六祖用金刚经印心,想想并非六祖不用楞伽经印心,而是法传到六祖的时候,众生的根性又弱了,金刚经更适合当时众生的根性,而现在离六祖的时代又过去了一千多年,众生的根性又更加弱了,能引导你学习的禅师少之又少。就如经中所讲信心成就者亦复甚鲜。此时学习占察善恶业报经及圆觉经是非常重要的,何况还有这么好的手把手的讲解。当你认真把这两部经深入学习并有所体悟,再反过来看金刚经,会轻松很多。甚至你再去看其他更多的了义经典,你会发现,其实都在讲一件事,也就只有那一件事。

  • 戒的头像
    2023年 3月 2日 下午4:51

    云何闻慧。如所闻法。心常爱乐。复作是念。无碍解脱等诸佛法。要因多闻而得成就。作是念已。于一切求法时转加精勤。日夜常乐听法。无有厌足。是名闻慧。

    云何思慧。思念观察一切有为法如实相。所谓无常。苦空。无我。不净。念念生灭。不久败坏。而诸众生忧悲苦恼。憎爱所系。但为贪恚痴火所然。增长后世苦恼大聚。无有实性。犹如幻化。见如是已。于一切有为法即生厌离。转加精勤。趣佛智慧。思惟如来智慧。不可思议。不可称量。有大势力无能胜者。能至无畏安隐大城。不复转还。能救无量苦恼众生。如是知见。佛无量智。见有为法无量苦恼。志愿进求无上大乘。是名思慧。

    云何修慧。从初骨观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皆名修慧。离欲不善法。有觉有观。离生喜乐入初禅。灭觉观内清净心一处。无觉无观。定生喜乐入二禅。离喜故行舍。心念安慧身受乐。诸贤圣能说能舍。常念受乐入三禅。断苦断乐故。先灭忧喜故。不苦不乐行舍念净入四禅。过一切色相。灭一切有对相。不念一切别异相故。知无边虚空。即入虚空无色定处。过一切虚空相。知无边识。即入无色识定处。过一切识相。知无所有。即入无所有无色定处。过一切无所有处。知非有想非无想。安隐即入无色。非有想非无想处。但随顺诸法行故而不乐着。求无上乘。成最正觉。是名修慧。

    ——《发菩提心论》